1. 為什么要保溫
在我國東北地區,冬季室外溫度低,應選用高效保溫材料對管道與設備進行保溫。管道與設備的表面進行保溫主要是為了滿足以下三個方面的需要。
首先是滿足用戶的使用需要,防止熱水溫度的過度降低,保證系統水溫恒定。
其次是為了節約能源、減少熱損失,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最后是為了改善工作環境,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避免發生等傷害事故。
管道和設備表面保溫是一項花錢不多、受效非常顯著的節能措施,隨著能源價格的不斷上升,更顯現出它的經濟性。
2. 符合保溫的條件是什么
①水溫大于40度的管道與設備,要做保溫,避免燙傷。
②生產中需要減小水溫降低,保持管道、設備內部水溫穩定。
③防止管道、設備中水凝結或結晶的部位。
④在由于表面溫度過高會引起(燃氣、蒸汽、粉塵)爆炸起火的場所,運行時表面溫度較高的管道與設備。
3. 選擇什么保溫材料比較好
目前,管道與設備工程常用的保溫材料種類較多,玻璃棉、泡沫橡塑、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等制品,按照國家對保溫材料選用的現行標準和有關規定。
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不得大于0.12(w/m·k);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得大于300kg/m3;含水率小于7.5%;抗壓強度不小于0.4 MPa。
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在選擇保溫材料時應參考下列條件進行選擇。
①導熱系數小;
②單位體積的質量小;
③堅固耐用,有一定的抗壓強度;
④能耐一定溫度,不燃或難燃;
⑤性能穩定、耐腐蝕、無裂縫、剛度大,不易老化、不易變形;
⑥抗濕性強,吸水率低,不會因水泡受潮而變質損壞;
⑦原料來源廣,制造施工方便,價格低廉。
4. 保溫厚度選擇多少才合適
管道與設備保溫層厚度是由技術和經濟兩方面因素來決定的。所謂“保溫層經濟厚度”是指包括供熱管道保溫結構的投資、折舊費、年運行維修費和管道保溫后的散熱損失費在內的總費用為最小時的保溫層厚度。
當無特殊工藝要求時,保溫厚度應采用“經濟厚度”法計算,但若經濟厚度偏小以致散熱損失量超過最大允許散熱損失標準時,應采用最大允許熱損失量下的厚度。
合理確定保溫層厚度,既節約能源又減少了工程造價,是供熱管網工程十分重要的環節。詳細的計算可參照《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設計規范》GB 50243-2016。
為了達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在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各地區的氣候、材料的性能、保溫效果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合理的保溫材料和經濟的保溫層厚度。根據經驗可知管道的直徑不同,保溫的厚度也會不同。
一般工程上為了節約時間,可進行估算或者表格查取,下表為不同管徑下不同保溫材料的保溫厚度經驗數據的匯總。
對于熱水工程,水箱也是應用廣泛,由于體積大、表面積大,故水箱也是一個很大的散熱源,因此水箱必須要做好保溫,目前市場上水箱保溫材料大部分都采用聚氨酯壓模板或聚氨酯現場發泡。由于聚氨酯現場發泡保溫受氣候條件、施工難度等影響,目前市場上基本都采用聚氨酯壓模板保溫。采用聚氨酯壓模板保溫時,聚氨酯壓模板必須保持在50公分以上,水箱的保溫層越厚,其保溫效果也就越好。
5. 保護層材料的選擇和連接
1、保護層材料應選擇強度高,在使用的環境下不得軟化,不得脆裂,且應抗老化,其使用壽命不得小于設計使用年限。
2、保護層材料應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氣腐蝕、化學穩定性好等性能,不能對防潮層或絕熱層產生腐蝕或溶解作用。
3、保護層材料應采用不燃性材料或難燃性材料。
4、保護層宜選用金屬材料作為保護層,腐蝕性環境下宜采用耐腐蝕性材料作保護層。
(5)金屬保護層接縫形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搭接、插接或咬接形式,并符合下列規定:
①硬質絕熱制品金屬保護層縱縫,在不損壞里面制品及防潮層前提下可進行咬接;半硬質和軟質絕熱制品的金屬保護層的縱縫可用插接或搭接;插接縫可用自攻螺釘或抽芯鉚釘連接,而搭接縫宜用抽芯鉚釘連接,釘與釘的間距為200mm;